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始建于1993年,包含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軟件工程專業及物聯網工程專業。2005年計算機應用技術批準為二級學科碩士點,2009年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被教育部批準為國家二類特色專業,2022年獲批黑龍江省重點建設專業,2020年獲批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10年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被批準為一級學科碩士點。學科擁有2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工程中心和1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
1. 學科簡介
現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點,農業人工智能二級學科博士點、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非全日制碩士學位點,農業人工智能為雙一流學科支撐平台建設項目。2022年農業人工智能學科入選省新一輪培育學科建設名單。
本學位點成員42人,其中正高級7人,占16.7%,副高級24人,占57.1%,中級及以下11人,占26.2%。本學位點博士生導師5人,占總人數的11.9%,碩士生導師19人,占總人數的45.2%。導師隊伍中,56-60周歲2人,46-55周歲10人,36-45周歲7人。成員中45歲以下22人,占52.4%(超過50%)。具有博士學位教師30人,比例為71.4%,在其他高校完成一級學位教育的教師20人,比例為47.6%,具有連續一年以上境外學習經曆的人員比例為19%。本學位點形成了一支年齡、學曆、學緣、職稱結構合理,富有朝氣的創新型隊伍。
現有國家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1人、黑龍江省教育部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黑龍江省現代農業産業技術協同創新推廣體系首席科學家1人、黑龍江省數字農業技術(肉牛、奶牛)協同創新推廣體系(主任)專家8人,黑龍江省高層次人才5人、黑龍江省優秀青年人才1人、黑龍江省高校創新人才3人、碩士生82人(學碩68人、專碩14人)、博士生11人。
學科始終秉承“突出特色、注重創新、發揮優勢、協調發展”的原則,以師資隊伍建設為抓手,以提升科學研究水平為重點,以培養高水平信息技術人才核心,以建立一流的農業信息技術學術高地為目标,以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以及現代農業發展為宗旨。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已形成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以與農業交叉融合為特色優勢學科。立足計算機科技發展前沿,堅持“特色鮮明、内涵發展、融合創新”的學科建設發展理念,依托東北農業大學的農科優勢,将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與農學、畜牧學、食品科學等傳統農業學科進行有機融合,已經形成了以“機器學習與模式識别”、“大數據處理與分析”、“嵌入式系統與智能控制”為代表的優勢明顯、特色鮮明的科學研究方向,并在“農業人工智能”“智慧畜牧”領域承擔了多項國家級課題,研究成果已經在黑龍江省大面積推廣應用,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及社會聲譽。
2. 人才培養目标
學科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堅持以思想道德建設為基礎,加強學術引導,注重學科交叉融合,着力于學生應用能力、計算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構建高層次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建立健全學科研究生培養相關制度。
3. 生源情況
目前研究生生源充足,多來自全國各地的211及普通本科院校,也有少部分來自985院校。除計算機等本科專業外,也有大量其他方向及專業的學生,基于交叉學科的培養也為本學科在發展農業特色教學過程中提供了重要的生源基礎。
4. 國内外影響
學科廣泛開展國内、國際學術交流與技術合作,與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等國内知名科研院所共同承擔了多項國家級課題,并與英國精準農業工程創新中心聯合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項目,經過不懈努力,學科已在農業人工智能、智慧畜牧領域保持國内領先水平地位,并享有較高的學術聲譽。
5.學位點負責人簡介
沈維政,教授,博士生導師,目前為國家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農業農村部“神農青年英才”,農業農村部東北智慧農業技術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黑龍江省數字農業協同創新推廣體系主任專家,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負責人,東北農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帶頭人、“傑出學者”,《智慧農業(中英文)》、《AnimalResearchand One Health》編委,中國畜牧獸醫學會信息技術分委會常務理事,中國自動化學會智慧農業專業委員會委員、黑龍江省計算機學會專委工作委員會副主任。
自任職以來一直從事農業信息技術研究,近年來重點在奶牛養殖信息智能感知技術與裝備、畜禽養殖環境在線監測與智能調控、奶牛精準飼喂技術與裝備、畜牧大數據與知識工程、互聯網+現代牧業等智慧畜牧領域開展研究工作。先後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黑龍江省重大科技攻關等項目17項;獲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自然科學三等獎2項、畜牧科技成果一等獎1項;授權發明專利16項,實用新型及軟著35項;制定标準4項;發表學術論文77篇,其中SCI/EI收錄52篇;出版專著2部。
作為團隊負責人,組建了一支“畜禽健康養殖數字化技術與智能裝備”校級學科團隊,團隊緊密結合畜牧生産實際需要,以多學科交叉融合為突破點,依托國家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與英國精準農業工程創新中心、比利時魯汶大學等國際知名學術機構建立了合作交流機制,聯合開展智慧牧場生産關鍵技術的研究工作。團隊積極開展産學研合作,通過打通基礎研究、應用開發、成果轉移與産業化鍊條,不斷增強學科團隊的社會服務能力,全面提升學科的社會認知度,研發的“黑龍江省畜牧獸醫雲服務平台”已在全省13個地市141個縣(區)及農墾所轄9個管局進行推廣應用,并獲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研發的“互聯網+養殖環境”在線監測與智能管控平台已在北京首農畜牧、黑龍江九三農墾鑫源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依蘭縣潤發牧業、齊齊哈爾龍江元盛牧業、佳木斯藏香豬養場進行實際應用。為黑龍江省奶業協會研發了“黑龍江省奶業大數據智慧雲平台”,為全省500多家規模化奶牛場和50餘家乳品企業提供數字化服務。
作為黑龍江省“三區”科技人才,長期為桦南、甘南、拜泉等國家級貧困縣提供畜禽健康養殖信息技術服務,并培養了一批本土農業信息科技人才,尤其是幫助桦南縣闫家鎮闫家村建立了紅樹梅種植合作社,通過産業融合有效帶動了農戶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