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着力打造龍江發展新引擎,不斷增強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内生動力,貫徹落實黨中央“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決策部署,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奮進。伟德bv按照學校社會實踐工作整體部署開展了2022年度“龍江振興”、“鄉村振興”等專項社會實踐活動,截至8月17日,各實踐團隊分别在黑龍江、山西、遼甯等地陸續完成了專項實踐項目,取得了良好效果。
“乘夢啟航支教隊”團隊成員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老街基青川開展為期五天的“‘雲’端築夢之暖心支教活動”。為确保“雲”端支教的順利實行,在支教活動正式開始前,團隊對當地學生進行線上咨詢,并對支教志願者進行專業培訓。針對學校基礎設施狀況與部分學生家庭狀況,支教隊對哈爾濱市尚志市老街基鄉老街基小學多個班級開展了多元化、協同化的特色知識課堂,全媒體遠程教育模式即“雲端”教育模式有着重要意義,增強學生時代化信息化的信息接收與外界聯系,賦能龍江鄉村教育體系,幫助農村地區的學生樹立正确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建設幸福龍江。

支教隊與老街基小學同學們的合影

支教隊與同學們進行“雲端”課堂教學
“關于對山西保德民歌與民衆生活的社會調查團”奔赴山西省忻州市進行實地調研,實踐團隊邀請到保德縣民歌代表傳承人楊仲清進行訪談,雙方對保德的地理環境、人文環境與保德民歌演唱特點進行深入分析,探讨了三者之間的聯系,并對保德民歌的保護、傳承與發展提出了建議,楊仲清指出,獨特強大的包容性為保德民歌賦予了時代特色,而在縣政府的重視下,保德民歌正以無償教學的方式傳承至年輕一代,“創作與學習”“創新與發展”是保德民歌接續生機活力的關鍵所在。團隊最後結合如今的民歌發展形勢和政府政策提出了關于保德民歌在新時期發展傳承的參考意見,同時運用講座和短視頻平台對民衆進行講解。

楊仲清展示往期榮譽

實踐隊員相互交流
針對我國甜櫻桃生産出現的栽植成活率低、貯藏性較差、不耐運輸等問題,姚楚煊帶領“電信學院赴大連‘櫻桃産銷過程中信息科技應用’調查實踐團隊”,以遼甯省大連市西郊地區為樣本,實地參觀、考查櫻桃果園,了解櫻桃産銷環節、産業鍊總體發展現狀及市場需求,發現、總結櫻桃産銷過程中的可優化、改進之處,探究可行的計算機與信息科技介入方案提出“物聯網+智能感知與控制”、“全自動機械化采摘”與“冷鍊物流”相結合的産銷新模式,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态效益雙豐收。

實踐團與種植戶交流

當地種植的優質甜櫻桃
為調查農村與城市學校的差距,平衡龍江城鄉教育水平,“‘助力鄉村學校,聚焦教育新策’幫扶團”前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平房區平房小學開展為期四天的社會實踐工作。通過與鞠校長溝通了解到大部分農村學校學生通常由爺爺奶奶照顧,對孩子學習無法進行指導,對學習不夠重視;而“雙減政策”的課後服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城鄉教育之間的差距。在教師數量本就有限的環境下,“課外減負,課内提質增效”的要求,促使農村教師壓力劇增,暴露出龍江城鄉學校教育資源分配問題。采訪後,實踐團針對學校的“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對課件進行了調整,并組織隊員備課。對多個年級開展素質教育課堂,幫助學生自我發展,實現自我價值。

實踐團隊采訪校長、老師對“雙減政策”的看法


素質課堂現場
學院2022年度暑假“龍江振興”、“鄉村振興”等專項25支隊伍社會實踐活動圓滿完成。學院一直堅持以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為載體,充分發揮育人功能,不忘為黨育人的初心,堅定為國育才的立場,引導廣大青年學生紮根基層一線,以“振興龍江”、“鄉村振興”為己任,支農助農,切實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幹,積極為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貢獻東農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