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dif]-->;

學院新聞

首頁

    學院新聞

    當前您的位置: 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24個小學生的第一堂微機課-----我校伟德bv愛心幫扶阿城大嶺鄉吉興小學學生(轉載)

    日期:2013-12-27作者: 浏覽量:

    對于生活在城市裡的孩子們來說,上微機課并不算什麼新鮮事,因為基本從小學一二年級開始,每周都有微機課。然而,在阿城大嶺鄉山腳下的吉興小學,當黑龍江電視台《新聞夜航》的記者問孩子們最大的願望是什麼時,一個小男孩馬上站起來大聲說,我最大的願望是學校能有一台微機,我們能上微機課!

    看到這一幕,電視機前的一位女教師坐不住了,她幾乎是立即撥通了電視台的熱線電話,她說,我是一名大學計算機系的老師,我能不能幫孩子們做點什麼?這個充滿愛心的熱心人就是我校伟德bv年輕教師魏曉莉。

    在聯系到吉興小學後,得知魏曉莉是大學教計算機的,電話那端,校長耿大林猶豫了一下,說:“如果不麻煩,你們單位能不能給我們一台淘汰的舊電腦,我們的都是八幾年的,用不了了。如果年輕老師能教教我們的老師和學生就更好了,我們特别需要年輕人”。

    第二天,魏曉莉就向學院彙報了此事。伟德bv黨委書記許海峰與院長蘇中濱馬上達成共識,表示,這是好事啊,我們馬上聯系這所學校,能做點什麼就做點什麼。

    愛心奉獻的旅程早已開始

    生活中的每一個必然都源于無數次偶然。魏曉莉和伟德bv的愛心之舉并不隻是這一件事。

    魏曉莉2005年畢業于我校計算機專業并留校任教,現主講計算機網絡和網絡設計課程。早在2008年,作為一名普通黨員的魏曉莉老師聽到一個社會公益組織為西藏孩子捐贈衣物的活動,馬上與這個公益組織取得了聯系,并向時任計算機系黨支部書記的趙潔老師作了彙報,在趙潔老師和魏曉莉組織倡議下,衆多老師參與到了為西藏的孩子們捐贈衣物的活動中。每年秋天,魏曉莉就和同事們把大家自願捐贈的棉服、鞋帽、玩具等收集到學院一個庫房裡,利用業餘時間按照種類、大小碼分好。東西太多,老師們常常要分揀到半夜。最多的一次,老師們開了三台車把捐贈品送到“哈爾濱義工聯盟”捐贈聯絡點。有時候,錯過了集中郵寄時間,魏曉莉他們就自費花四、五百元直接郵寄到西藏。後來,學院知道了老師們的公益活動,承擔了這筆郵寄費用。

    魏曉莉說,我們身邊的老師都是熱心腸,都非常熱心公益事業。就拿我們學院趙潔老師來說吧,第一次說要給西藏的孩子捐棉衣,她當場就說,我捐1000條棉褲。我們當時以為她開玩笑,沒想到,第二天,她真搬來了1000條嶄新的兒童棉褲。還有一位老師搜集來了自己家孩子和親屬家孩子的幾十雙運動鞋,都親自用洗衣機洗幹淨、晾幹才送過來。

    除了積極參與社會上的公益事業,學院的老師們對待家庭有困難的學生更是關心備至,無私關懷。計算機系有個學生叫朱國強,上課特别認真,總是坐在第一張桌。那時,魏曉莉講多媒體課,别的學生大多應付着完成作業,而他每次都交三個不同的多媒體設計方案,讓老師評價、修改。有幾天,朱國強好幾堂課沒來上,魏曉莉一打聽才從孫老師口中得知,朱國強很小父親就去世了,母親是癌症晚期患者,經常要住院治療,現在住在哈爾濱姥姥家。打聽到了孩子的住址後,晚上,魏曉莉和孫建一路打聽來到他家,并帶去了一箱挂面和豆油、營養品。聽說孩子的母親化療借不到錢,他們回到學校和幾位老師湊了3000多元錢送到了孩子家中。後來,成績優異的朱國強被學院推薦免試讀了碩士研究生學位,他一邊打工一邊上學,現在每個月有3000多的工資,已經能挑起家裡的大梁了。每年教師節,朱國強都會給老師們送來禮物,老師們為了不讓他破費就故意不接他的電話,不在辦公室。可是,第二天,桌子上還是會出現他的禮物。

    聽到這些故事,我不禁對身邊的魏曉莉和這些樂于助人的老師們肅然起敬。我相信,在東北農業大學,在我們身邊,很多老師和同學們都在默默關心他人、奉獻愛心,把幫助送給需要的人。也許,愛的能量有限,很多時候,一次幫助并不足以改變一個人的生活,但一個獲得了愛的人,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從你幫助我,到我幫助他,從被一雙手溫暖,到伸出溫暖的手撒播愛心,一份份愛的能量就會星星點點,四處傳遞……

    山腳下的教室裡,24個小學生的第一堂微機課

    12月15日一大早,我随同伟德bv黨委書記許海峰、副書記吳立龍、副教授魏曉莉前往吉興小學。

    魏曉莉老師穿一件粉紅色羽絨服,清秀的臉龐洋溢着青春的氣息,燦爛的笑容透着熱情、開朗。她告訴我,學院特别支持這次愛心幫扶活動,在與小學校溝通後,小學校還希望能幫助解決一台打印機。魏曉莉在購買電腦時選擇了比較先進的配置,考慮到打印機耗材比較昂貴,在選擇打印機時特别挑選了一盒墨能打印3000多頁的優質機器,這樣就節省了墨盒等耗材的費用。此外,在得知小學校辦公的實際困難後,還為他們購置了打印紙、文件夾、訂書器等一箱常用辦公用品。

    同行的還有黑龍江電視台和新浪網的相關工作人員,他們也是去吉星小學進行捐贈的。車子駛出市區沒多遠就進入了山路,經過一個半小時的車程,車子駛入一個村子,我們來到了吉興小學。環顧四周,十平米左右的教室裡牆壁土坯剝落,牆角堆着生火的木塊,書桌年久破舊,教室裡用來取暖的是一個土制火爐,上邊連着鐵皮煙囪。雖然生着爐子,但孩子們在教室裡上課還是得穿着棉衣。就是在這樣簡陋的教室裡,24個孩子在7位老師的教導下,認真、刻苦的學習着。

    看到這一幕,耿校長說,你們講得真好,我們這的老師都沒學過計算機,自己打個文件都費勁,實在是講不了課呀。

    徐海峰書記說,我們都是同行,你們在相對艱苦的環境默默奉獻,教書育人,我們都感到很欽佩,很值得我們學習。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責任、有義務滿足孩子們求知的願望。今天我們來就是想跟你們建立聯系,以後把你們學校作為我們的聯系點,會定期組織老師和大學生志願者給老師培訓,給孩子們講課,培養他們對計算機的學習興趣。誰知道将來這些孩子中會不會有人因為這次微機課而成了我們學院的學生甚至會改變他的一生。

    Baidu
    sogou